1. 首页 > 宠物

鱼缸蓝绿藻治理 鱼缸蓝绿藻治理最有效的方法

鱼缸蓝绿藻治理方案。这是我市首次采用水质净化技术治理蓝绿藻。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水质,确保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同时,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坚决取缔,确保蓝绿藻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鱼缸蓝绿藻治理最有效的方法

大家好,欢迎来到一二水族。

今天咱们聊一下鱼缸最难清除的蓝绿藻,蓝绿藻是地球上出现的最早的原核生物。出现在距今35-33亿年前,可忍受高温,冰冻,缺氧,干涸,高盐度以及强辐射。

蓝绿藻还是最早为地球提供氧气的生物,这么看蓝绿藻还是挺好的,但是,出现在我们的鱼缸,就不会那么好了,不只是影响美观那么简单,它的气味,可以让你的家里充满腥臭。

蓝绿藻适应能力这么强,我们该怎么把它清除掉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彻底的方法。

首先,蓝绿藻不是藻,而是一种真菌,可以用红霉素来消灭它,也有用庆大霉素的,效果很好。

其次,你可以把鱼缸里的所有生物捞出来,关闭鱼缸灯的情况下,每天给鱼缸加1粒红霉素胶囊,期间,要给鱼缸每天更换四分之一的水,等蓝绿藻彻底消失之后,再把观赏鱼放进鱼缸。

其实还有一种生物处理方法,并不是草缸常见的黑壳虾,小猴飞狐,小精灵之类的工具鱼虾,而是鲍鱼螺,它是为数不多可以吃蓝绿藻的生物,但是,有一个问题,大部分蓝绿藻生长在鱼缸底床与玻璃之间,鲍鱼螺并不能完全将之清除。


二:鱼缸蓝绿藻用罗红霉素

不能,红霉素是抑止细菌药物,有蓝藻的水体千万不要随便换水,换水越换越多。有蓝藻的水体的ph也高,用生石灰也会越杀越多。

杀蓝藻可以用硫酸铜集中在下风口处洒,不要全池杀,蓝藻死后容易产生毒素,对养殖水体有害。

杀蓝藻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调节水体氮磷比,用微生物制剂分解过量有机物净化水,用一些药物调节ph。当然放花白鲢也是很好的主意。

施加磷肥,一是打破氮磷比,而是改变ph。


三:鱼缸长蓝绿藻

蓝绿藻又称蓝藻,由于蓝色的有色体数量最多,所以宏观上现蓝绿色,是地球上出现的最早的原核生物,也是最基本的生物体。鱼缸中如果存在大量的蓝绿藻,这对水族生物的生活势必会造成影响。那么,鱼缸有蓝绿藻该怎么办?应该如何清除治理?
首先,要清除鱼缸中的蓝绿藻,其鱼缸就不要让阳光直射;还要控制好鱼只的饲养密度,适当减少鱼的数量;清除蓝绿藻过程中,还要合理的减少鱼饵的投放量;需要勤给鱼缸换水,当然每次换水量不能过多,简单的说就是勤换水而每次少换水;最后还可以动手,将附在缸壁上的蓝绿藻及时清理掉。

四:鱼缸蓝绿藻图片

在回忆旧知识中构建新知识
今天正式开始新授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一章中的第一节“藻类植物”,整个第一章就是让学生了解植物不同类群的主要特征、分布情况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这一节的内容全部文字(除实验)还不足300字,剩下的是几幅图片,并且平时学生对藻类植物关注很少、它们的微小又让学生感到抽象,如何让初一年级的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学好,颇费脑筋。在整册书的开头还有一段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里亚捷夫(Timiriazev)的话作为引子来说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确定了三个要点:一是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植物在整个自然界中的作用(这是作为整册书的导语),二是认识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三是了解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假如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述、观察也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但可能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容易给学生一个每一堂课都要学这么多东西、记不住的感觉,那么,就还是发挥我的优势,尽可能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来构建新知识。
上课了,我首先问学生:“上一堂课同学们很容易的就想起了上学期学过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等概念,谁能描述一下生物圈的范围?”马上有许多学生举手,在一个学生回答了“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和水圈的大部”后,我强调“生物圈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和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那么,假如地球上没有植物会怎样?”“其它生物,如人和动物等就没法生存了。”我又问道:“在生态系统中,把植物定义为什么?”“生产者。”“为什么是生产者?它能生产什么,能不能说出来?”“它能生产有机物,能生产氧气……”“还能转化能量,就是吸收太阳能,变成了化学能。”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看来,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非常重要。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概括一下绿色植物在整个自然界中的作用?”
有的学生说“植物能给人和动物提供食物”,有的说“植物能够净化空气,改善气候”,有的说“能制造氧气供给动物呼吸”,有的说“能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有的说“能提供木材制作家具”、“能当柴草烧,可以做饭”等等,这时候,我让学生看一看在百年前有一位俄国的植物生理学家说的一段话怎么解释。
学生立即翻开课本,阅读了开篇的一段话并陆续举手。几名同学经过回答、补充,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它生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它能吸收太阳能,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所以能养育地球上其它的生物,也就是能为其它的生物提供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就是它储存了能量,为某种机械的运转提供能量,就像是今天的汽车需要汽油一样(我提示学生:现在从地下开采的石油、煤炭等是怎么形成的);“使诗人的笔挥舞”就是说,植物使环境变得很美,诗人看见了就忍不住做诗赞美它。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和学生一同总结出它的三点作用:一是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可以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人类生活的工具;二是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与稳定;三是吸收太阳能变成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供生物和人类生产活动需要。
在此基础上,我问到,“植物在生物圈中是非常重要的,那你知道地球上共有多少种生物吗?”马上有学生说:“30多万种”,我立刻肯定到“看来有些同学有个很好的习惯——预习,所以他就知道得这样具体了”,“那么,这30多万张的植物我们不可能逐一来认识,那就要认识它的类别,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的特征,植物学家们也是为了便于研究而把植物分成了不同的种类,根据什么进行分类呢?”我给学生举例到:“比如我随便列出松树、苹果树、桃树、杉树、樱桃等这些植物,你可以怎样将它们分类?”学生马上说:可以把它们两类:桃树、苹果、樱桃是一类,松树、杉树是一类。“为什么这样分呢?”“因为它们的形态不一样”。“那植物分类学家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假如你是植物学家,你会根据什么进行分类?”“会根据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作用、习性、繁殖等等方面进行分类”。我肯定了学生的思考,并告诉他们“你们的想法和大科学家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就是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特点等等方面来划分的,共分成了那些类群呢?”学生马上看书说出了共分四类。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些植物类群的名称,我让学生分别写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那些容易写错,学生说“藻类植物的藻,有的时候会忘记了草字头或者是先写了三点水”,“还有蕨类植物的蕨也容易写错”。
“了解了植物的种类,我们就先认识藻类植物了”。我拿出一个装了半瓶含有大量藻类植物的绿色水的小玻璃缸,问学生“你过去见过这样的水吗?”“见过。”“什么时候,在那里见过?”有的学生说养鱼的鱼缸中时间久了就会变成这样的水,还有的说池塘的水就是这样的。我进一步明确:池塘里的水通常是在春天气候变得温暖以后就会成为这样的。“为什么水会变绿,里面有什么存在?”“藻类植物。”我肯定了的确是藻类植物,“那么,你能由此获取那些信息呢?”在我的启发下,学生陆续的说出了“藻类植物非常小,肉眼看不到,有单细胞的”、“藻类植物是生活在水中的”、“藻类植物是绿色的,它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等等,这时我出示衣藻图片让学生观察,看看它的细胞结构和上学期学过的植物细胞的机构是否一样。学生仔细观察后,结论是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等结构,唯一不同的是它有两根鞭毛能使它游动,它的叶绿体形状特殊,是杯状的。
我问学生,“它有没有像我们熟知的大树一样的根、茎、叶等器官?”“没有。”我就板书了“没有根、茎、叶”,随即又问道“是不是所有的藻类植物都是单细胞的?”“不一定吧?”我又让学生看玻璃缸中的水绵并挑起一点看:“这种能用肉眼看到的植物也是一种藻类植物,那么它是不是单细胞的?”学生否定后,我又让学生观察水绵的显微图,仔细观察它的结构发现,是多细胞的,就像是一个个长筒状的细胞连接起来,并强调它的每一个细胞结构都是相同的。通过学生的观察,认识到水绵的细胞结构也和其它植物细胞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它的叶绿体形状是带状的、螺旋排列在细胞质中。我又问学生:“水绵个体比衣藻大,它是多细胞的,那么,它有没有根茎叶?”学生很肯定地说“没有”,有什么根据呢?他们说“水绵只是一些细丝,没有看到它有根。”我又提醒学生:“我刚才说它的细胞特点的时候有一句话能证明,是那句话?”学生马上就想到了我说的“它们的每一个细胞结钩都是基本上相同的”,由此进一步明确了藻类植物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特征”。
认识了淡水藻类,再让学生认识海藻。学生在观察了海带、紫菜等植物的图片和标本,了解了这些植物体内除了叶绿素还有其他色素使之呈现不同颜色之后,我问到他们这些海藻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的学生说有,理由是它有大的叶片,也有根可以固定在岩石上;也有的学生说没有,理由是刚才在总结的时候提到了“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我简单的解释了真正的叶上是有叶脉的,真正的根除了固定还有吸收作用,学生才知道原来那并不是真正的根和叶。
认识了藻类植物,那么它在整个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课本里的插图分析了它能够光合作用放出氧气维持大气中氧含量稳定,能给鱼类提供饵料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来说,能食用、药用等等。我补充了藻类植物释放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使学生更加明确它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除了课本上所列举的作用,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作用?”“假如不知道,当你想知道它更多的作用,有没有办法?”“有!可以上网搜索!”“除了它的作用,是否还有害处呢?”“有,比如说赤潮”……我告诉学生,假如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藻类植物的知识,可以在适当的时间上网搜索相关的文章来阅读,开阔知识面,但要注意别迷恋网络游戏就行。
最后,我问学生,回过头看看我们这堂课的学习,有多少知识属于新知识呢?学生把知识回顾了一遍说“没大有”,有的说“只有一点,就是藻类植物的特征,但也不是完全新的”,也有的说“藻类植于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但也不算是新知识”,“真正新的知识可能就是知道了‘藻类植物’这个词”。
一堂课,就是这样在引导学生不断回忆旧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预设的目标。效果如何,有待于学生的评价。
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人类
食物链: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螺蛳,螺蛳吃泥巴”螺蛳真的能吃泥巴?不,它们吃的是长在泥巴上的藻类。如果水里没有藻类,各种小动物,如甲壳类、鱼虫等都将因为没有食饵而死亡。螺蛳、河蚌、鱼苗、大鱼以及靠吃鱼为生的其它的动物也都要死亡。人也没有鱼吃。这种以某种生物作为食饵而生存的不同生物,组成了食物链。藻类植物是食物链中的基本环节,缺了它要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所以说藻类是水中生物的维护者。 生物关系:大约在四、五十亿年前,地球上一片浑沌,到处雷电轰鸣、风暴疾驰、激浪滔天,没有氧气、没有生命、一片死沉、荒凉的景象。世界上这样的情景度过了漫长的十多亿年,到了距今约三十五亿年前的太古代,地球上才出现了蓝藻。蓝藻里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出氧气。氧气的诞生,给地球带来了曙光,带来了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气中的氧气越积越多。直到距今十八亿年到六亿年之间的震旦纪,地球上完全成了个藻类世界,除了蓝藻外,还有绿藻、褐藻等,并出现了大型的藻类。这时氧气的浓度达到百分之一左右。有了一定浓度的氧气,才能产生动物。氢在六亿年前的寒武纪,海洋中出现了原生动物。如有孔虫,放射虫、水母等。而水生的藻类开始向陆地进军,产生了裸蕨。到了距今四亿年前的泥盆纪,陆地上已有了大量的蕨类植物了,海洋中出现了鱼类,陆地上已有大量的蕨类植物了,海洋中出现了鱼类,这时大气中氧气已达到百分之十。有了大量的氧气,在大气层上部形成了臭氧层,它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避免对动物的杀伤。所以距今约三亿四千万年的石炭纪,在陆地上的两(木妻)、爬行动物才得以生存。而这时除了大量的蕨类植物外,还出现了种子植物。到了距今三亿年左右,大气中的氧气已达到百分之二十左右。有了足够的氧气,才能出现呼吸作用旺盛的花植物(被子植物)和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一直到人类的出现。今日的地球已到处繁花似锦,绿草如菌,莺歌燕舞,兔 奔鹿驰。到处是阳光灿烂,到处是生命繁衍,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生机勃勃地景象。没有藻类,就没有氧气;没有氧气,就没有各种生物;藻类为发生各种生物奠定基础,改变了地球的面貌。 危害:赤潮是海水中某些藻类或浮游生物大量繁生,使海水变质产生红色或黄色,这叫赤潮。赤潮往往使水中大量鱼类、藻类等中毒死亡,造成很大危害。 其它的不知道了....
应该说最初的生命就是有蓝藻变化来的吧!
三分田地七分水,这是地球上陆地与水的比例。显然,水是占了优势。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也随着水的优势而占优势。如果从水中植物的数量上和光合作用产量上看,它更是占绝对优势。水中的植物很多,有高等的、低等的,但主要是低等的藻类。藻类的家族很多,现知有十大家族(门)约1500~3600种,它们对自然界和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危害和破坏。
大约在四、五十亿年前,地球上一片浑沌,到处雷电轰鸣、风暴疾驰、激浪滔天,没有氧气、没有生命、一片死沉、荒凉的景象。世界上这样的情景度过了漫长的十多亿年,到了距今约三十五亿年前的太古代,地球上才出现了蓝藻。蓝藻里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出氧气。氧气的诞生,给地球带来了曙光,带来了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气中的氧气越积越多。直到距今十八亿年到六亿年之间的震旦纪,地球上完全成了个藻类世界,除了蓝藻外,还有绿藻、褐藻等,并出现了大型的藻类。这时氧气的浓度达到百分之一左右。有了一定浓度的氧气,才能产生动物。氢在六亿年前的寒武纪,海洋中出现了原生动物。如有孔虫,放射虫、水母等。而水生的藻类开始向陆地进军,产生了裸蕨。到了距今四亿年前的泥盆纪,陆地上已有了大量的蕨类植物了,海洋中出现了鱼类,陆地上已有大量的蕨类植物了,海洋中出现了鱼类,这时大气中氧气已达到百分之十。有了大量的氧气,在大气层上部形成了臭氧层,它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避免对动物的杀伤。所以距今约三亿四千万年的石炭纪,在陆地上的两(木妻)、爬行动物才得以生存。而这时除了大量的蕨类植物外,还出现了种子植物。到了距今三亿年左右,大气中的氧气已达到百分之二十左右。有了足够的氧气,才能出现呼吸作用旺盛的花植物(被子植物)和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一直到人类的出现。今日的地球已到处繁花似锦,绿草如菌,莺歌燕舞,兔 奔鹿驰。到处是阳光灿烂,到处是生命繁衍,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生机勃勃地景象。没有藻类,就没有氧气;没有氧气,就没有各种生物;藻类为发生各种生物奠定基础,改变了地球的面貌。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螺蛳,螺蛳吃泥巴”螺蛳真的能吃泥巴?不,它们吃的是长在泥巴上的藻类。如果水里没有藻类,各种小动物,如甲壳类、鱼虫等都将因为没有食饵而死亡。螺蛳、河蚌、鱼苗、大鱼以及靠吃鱼为生的其它的动物也都要死亡。人也没有鱼吃。这种以某种生物作为食饵而生存的不同生物,组成了食物链。藻类植物是食物链中的基本环节,缺了它要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所以说藻类是水中生物的维护者。
随着地球上人口的不断增加,需要的粮食也不断增加,可是陆地面积有限,农作物增产也有限,出现了当今全球性的粮食危机。为了解决粮食的危机,人类的目光注向“七分水”中去了。湖泊、江河、海洋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生物宝库。它还是一个被等待开发的处女地。发展捕捞业,有计划的捕捞鱼、虾、贝、螺作为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来开辟人类第二粮食基地,解决能源危机。可是光捕不养不行,一定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培育大量藻类,使食物链中的基本环节越大越好,那么后面的各个环节也能大起来。就以最近在南极发现的磷虾来说,贮藏量达四十五亿吨。就以最近在南极发现的磷虾来说,贮藏量达四十五亿吨。磷虾得个儿大,蛋白质极高的节肢动物,足够人类捕获几百年,是个诱人的第二粮食基地。南极的磷虾为什么这样多?因为那里的蓝藻特别多,磷虾以蓝藻为生。所以磷虾得以大量繁生。近年来兴起的海洋牧场,海上浮动工厂,浮动城市,都是人类向海洋索取宝藏的先锋队。
藻类对人类贡献很大,但有些藻类对我们的危害也不小,其中著名的是水华与赤潮。水华是淡水中的一些藻类,如有几种蓝藻、衣藻、裸藻等。因水中某种矿物质或有机物丰富,引起这些藻类大量繁生。在水面上出现不同色彩的现象叫水华,它可使水变质有毒,鱼类因中毒或缺氧而窒息死去。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藻类或浮游生物大量繁生,使海水变质产生红色或黄色,这叫赤潮。赤潮往往使水中大量鱼类、藻类等中毒死亡,造成很大危害。
藻类对人类的贡献大,还是危害大,从目前来看,贡献是主要的。当然,不注意保护、控制和发展,那么大要变小,小要变大,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