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宠物

猫咪球虫会死亡吗?球虫会导致猫咪死亡吗

我这个月检查出来怀孕了,婆婆硬是要把我养了5年的猫送去寄养,怀孕养猫真的会对宝宝有危害吗?
 
我家的喵是以前我一个人在深圳打工时养的,我老家在湖北,一个人去深圳工作,人生地不熟,下班后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后来就买了我家喵。在深圳一个人生活的两年,我和她相依为命。
 
前年,我回武汉发展,就把她一起带回来了。结婚后,她也跟着我到婆家至今。看网上很多人把自己家的猫或者狗狗当“亲儿子”养,我虽然不至于如此,但养了五年,陪伴了五年,我很感恩我的猫猫。
 
之前有一次出差把她送去寄养了几天,接回来后,我发现我的猫有点抑郁了。她几天不理我,也不怎么吃东西,有一次我看到她眼里有泪水,哄了好几天才好。
 
最近,婆婆老是说要把她送去别人家寄养,等宝宝出生长大点后再抱回来,我挺失落的,也很不愿意。但婆婆老是说,她也是为我好,为宝宝健康着想,我为此还与婆婆发生了争吵,我该怎么办才能说服婆婆和家人不把猫送走呢?
 
 
@沈岑宛老师说
讨论“要不要把猫送走”,其实就是讨论“猫是否对孕妇有害”。
 
很多人担心猫对孕妇不好,主要有三个原因:
 
1、首先是担心弓形虫对孕妇以及未出生的婴儿有害。但这个是可控的,就像你家厨房有菜刀有可能伤害到你,你不能因为有这种可能性就把厨房的菜刀全部丢掉吧。只要做好弓形虫检测,不要给猫吃生肉,也不要让它去外面打野味,就可以避免有可能的弓形虫的危害。
 
2、猫毛和寄生虫。猫毛实际上跟人的头发没有什么区别,猫毛的直径在0.01-0.06mm左右,远大于鼻腔的吸入允许范围,根本不存在危险的可能。同时猫身上的蛔虫、球虫、绦虫这些消化系统的寄生虫,完全可以通过定时驱虫来解决。
 
3、猫会伤到孕妇或者孩子。猫有的时候会往主人身上跳,在刚怀孕时,就需要主人平时多进行引导,避免猫突然跳到孕妇的肚子上。以及,猫狗等动物对宝宝一般是非常友好的,尤其是猫性格温和,一般不会伤害宝宝。
 
你在与婆婆沟通时,要将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你的应对策略告诉她,打消她的顾虑。同时,告诉她你的猫对于你的意义,相信她也能够理解你。

一、家里猫狗如何预防球虫病?

优质答案1:

猫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由等孢球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传染病,对于幼龄猫能够导致严重的腹泻、便血甚至脱水等。以至影响健康、生长发育;严重的可造成死亡。

猫球虫病的潜伏期通常在三到七天内,这是因孢子虫的原虫而引起的猫咪排出黏血便的一种疾病。

患病猫咪表现厌食、消瘦、贫血等症状。部分猫咪病发后约二十天左右可自愈。

球虫病症状

猫球虫病的常见症状就是发烧、食欲减退、排血便、脱水,甚至死亡;若体内感染原虫数目不多,可能无上述急性症状,而使猫体本身产生免疫力。

成猫感染球虫病除出现下痢(腹泻)外,并无其他临床症状;且身体会自然产生抵抗力。但即使猫咪的症状消失,却会由粪便中不断排放卵囊,成为感染源。

所以若你发现你的小猫低烧,拉稀以及便便中带血时,一定要及时把患病小猫隔离,清扫卫生,尤其是猫便盆,防止有虫卵进入其他小猫体内,造成大面积感染。

球虫病治愈

部分猫会因为自身免疫力强大(和主人如何喂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会自然痊愈;但是缺少免疫力的幼猫和老猫必须得立即送往宠物医院就诊,时间拖长了甚至会致死。

切记,常规驱虫是无法杀死球虫的。一般做驱球虫要连续用药一周到十天。驱虫期间猫咪可能会因为驱虫药刺激而引发肠胃不适,属于正常情况。

日常预防尤为重要,若猫咪有严重下痢(腹泻)的症状,一定要到宠物医院接受治疗。而曾感染过的猫咪要特别注意粪便的消毒与处理,且一定要定期驱虫,以免感染其他猫咪。

但也要记住,球虫病并不是很严重的病,一般情况下不会立即致死,且能够治愈,所以发现自己的猫咪有球虫症状时不要慌张,也不要乱服药,以免造成其他炎症并发。
猫粮狗粮找morgreen

Morgreen提出宠+社交,以宠物为纽带,用Morgreen的品牌优势以及研究多年的宠物饲养经验,通过品牌传递新、澳两国的养宠⽂化,将当下国内养宠物的朋友,黏合在一起,不分地区,不分国度,通过互联网,分享有趣活力的养宠生活和经验,进行与时俱进的,新型的社交方式。

二、为什么有些猫会感染球虫?如果猫感染了球虫,应该如何给猫治疗?

优质答案1:

球虫病(Coccidiosis)是猫咪比较常见的寄生虫类疾病,但与其他寄生虫病不同的是,常规体内驱虫药无法杀灭这一类球虫寄生虫,需要使用专门对付球虫的特殊驱虫药,使用不当会做无用功。

常见感染猫咪的球虫有这几种,分别为:等孢子球虫(最常见)、刚地弓形虫(比较常见)、隐孢子虫、哈氏孢子虫、猫等孢子虫、犬等孢子虫、肉孢子虫。

先解答您第一个问题,我认为与其问“为什么有些猫会感染球虫?”,不如了解一下球虫的传播方式,了解这些您应该就懂了。

猫球虫寄生虫病的传播方式

球虫的传播方式通常有这四种,也是猫咪可感染球虫的方式:

1、球虫可通过受感染的肉类进行传播,在冷冻条件下并不会杀死球虫,只能通过高温。从猫咪角度来讲,就是吃了感染球虫的生肉。

2、母体传播。如果猫妈妈体内有球虫,猫宝宝出生后几周内也会感染球虫。小猫患上球虫病比较严重,症状同样也是水样便、血便,甚至停止进食、停止发育。如果不及时治疗或病情严重,猫咪会发生脱水甚至死亡。

3、猫咪吃了被球虫感染的动物时,也会发生感染,如被感染的老鼠等。

4、球虫的传播始于未成熟的球虫,这种球虫被称为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然后被别的生物摄入,发生感染。说通俗点健康的猫食入被感染球虫猫的粪便,才有小几率感染。说起来这个传播方式,不禁想起“猫很容易让人类感染弓形虫”这个谣言,刚地弓形虫是球虫的一种属,意味着人食入猫携带球虫的粪便才有很小几率感染,但人会吃吗?

接下来回答您第二个问题,如何治疗猫“球虫病”。

如何治疗猫球虫病?

球虫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停止发展,逐渐恢复痊愈的疾病),治疗方案主要针对通过自身无法痊愈的猫咪。

常规驱虫药对球虫无效,一般使用针对球虫的特殊体内驱虫药,如百球清等。

需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或医嘱进行治疗。

如果猫咪由于发病时间过长或病症严重,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或由于肠胃道出血而贫血时,需进行液体、电解质及血液产品进行额外治疗,住院。

绝大多数感染球虫病的猫咪预后较好。

再给您科普一些关于球虫的拓展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哪种情况的猫咪更容易感染球虫病

通常在这五种情况下的猫咪,相比正常情况下,更容易感染球虫病。

1、经常吃不明来源生肉类时,有几率感染。(熟肉无碍,高温会杀死球虫及虫卵)

2、经常外出捕猎的猫咪。

3、幼猫(8周龄以下)更容易感染球虫病。

4、术后虚弱或免疫受损的猫咪。

5、生活环境卫生差且猫类居多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感染。

如何诊断球虫病

通常诊断猫咪球虫病的方法有这两种:

临床诊断:根据球虫病的临床症状(上文)来诊断,不过兽医一般会结合其他方案二次诊断。

粪便浮集法(fecal flotation):也就是常说的粪检,采集新鲜粪便,用硫酸锌和足量的粪便离心悬浮,再通过显微镜来诊断是否存在球虫寄生虫,这也是国内主要诊断方案。但因为球虫虫卵异常微小,所以存在一定几率的假阴性,离心时假阴率为6%,不离心时假阴率为51%,需多次检测。

PCR检测:通过PCR也可以诊断球虫病。通过检测猫样本中各分类遗传物质,输出样本序列号,再通过样本序列号及已知病毒库序列号进行比对,达到确诊的目的。

猫咪患上球虫病有哪些症状

一只健康的青年及成年猫拥有较强的身体抵抗力,即使感染球虫,一般也不会有什么症状,但具有传播性。

如果猫咪最近因为种种原因(术后、严重应激反应、其他重大疾病等),免疫力及抵抗力大幅度下降时,猫咪体内球虫原虫可能会繁殖失控,就会引起球虫病,疾病症状如下:

1、水样腹泻(轻度或重度)

2、粪便中有可见粘液或血液

3、失重(体重下降)

4、脱水

5、部分猫咪也会出现间歇性呕吐、精神差、厌食等症状。

综上,问答到此结束,希望能帮带您!

【一猫日记,专注科普正确养猫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优质答案2:

猫咪健康问题,关注宠医云,了解更多专业的养猫知识,宠物健康问题也可以在线咨询专业的医生哦~~

猫咪容易感染球虫的原因:猫咪抵抗力降低/抵抗力弱的时候,接触到球虫的卵囊、接触到了被感染的粑粑、吃到不干净的东西的时候会比较感染。

猫咪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感染:幼猫、大龄猫、刚做完手术、患有某种疾病、接触到被感染的粑粑、生活环境不干净的猫咪比较容易感染

如果感染了球虫怎么办?需要进行体内驱虫,使用治疗球虫的药,大概7-10天就可以。

遇到猫咪便血、便血、营养不良、脱水找不到原因,需要去医院便检看看是狗感染球虫,及时治疗哦~~~

三、猫死亡之前拉血是什么原因?

优质答案1:

猫猫拉血最有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就是猫瘟,也被称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传染性肠炎。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40℃左右,持续24小时,然后′正常,过2到3天后升高。此时症状加重,精神沉郁,呕吐,初期吐出无色粘液,后为含有泡沫黄绿粘液,严重的便血,病猫喜欢喝污水。严重脱水,体况极度虛弱。最后衰竭死亡,病程3~7天。

第二,也有其他原因引起的,比如,球虫,寄生虫等,但是,引起猫死亡的机率极低。

所以,宠物主朋友,应该把猫猫呆过的地方好好消毒。用过的器具也消消毒。如果家中还有其他的猫猫,应极时去做试验室检测,并及时注射疫苗。

猫猫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减少生活压力,让我们生活多姿多彩,但同时我们也要及时给它们定吋驱虫,打疫苗等等。

优质答案2:

身体内脏受损

优质答案3: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猫咪的年龄?公母?驱虫情况?免疫情况?死亡之前有什么异常表现?这些弄清楚之后才能大概判别,再不行就送医解剖确定病因